本書討論「現象學批評」此一研究方法,說明現象學及其相關文學思潮,如何運用在台灣現代詩批評上。先介紹現象學批評的哲學起源,對相關文學思潮的影響,進而回顧臺灣詩評家曾經運用過現象學進行批評的研究成果。再分別透過洛夫詩中的火、唐捐詩中的水、孫維民詩中的惡、李魁賢詩與詩論中的社會、向陽《四季》中的時間、原住民詩中的空間等六篇論文,發掘現象學批評可能開展的論述潛力。
適讀年齡 | 書籍難度(SR) |
---|---|
一年級 | ~284 |
二年級 | 284~357 |
三年級 | 345~404 |
四年級 | 395~453 |
五年級 | 449~508 |
六年級 | 478~536 |
七年級 | 496~566 |
八年級 | 503~581 |
九年級 | 535~622 |
十年級 | 602~659 |
十一年級 | 646~708 |
十二年級 | 661~720 |
高於十二年級 | 720~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