素描福爾摩沙:甘為霖牧師台灣筆記

點閱:242

譯自:Sketches from Formosa

作者:甘為霖(Rev. William Campbell)著;林弘宣, 許雅琦, 陳珮馨譯

出版年:2009

出版社:前衛

出版地:臺北市

格式:JPG

ISBN:9789578016262

分類:文化風俗人類  

馬上看!不用等預約。
借閱說明

19世紀下半葉,一個卸下尊貴蘇格蘭人和「白領教士」身分的「紅毛番」,近身接觸的台灣漢人社會和內山原民地界的真實紀事。

不管你是不是基督徒,只要你對古早味的福爾摩沙感興趣,就能循著甘牧師為教會、艱苦人、青瞑人、平埔族奔波近半世紀的足跡,一道神遊清領末、日治初最真實的台灣庶民社會。來吧!來感應一下地老天荒之下,你於歷史塵煙之中可能的迴身位置吧!

熟悉台灣歷史、教會史的人,都知道有「南甘為霖,北馬偕」這句評語,清楚甘為霖牧師對近代台灣社會具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力,但有多少人真正瞭解甘牧師近半世紀宣道歲月的實際經過?又有多少人知道,甘牧師是學界公認所有來過台灣的西方傳教士當中,學術貢獻最大的一位,也是當時對早期台灣史擁有最廣泛智識的學者?

擺在讀者眼前的這本台灣筆記,就是親炙這位傳奇宣教師的最佳途徑。甘牧師以五十則或長或短的筆記,交代了他在台灣宣教46年的所思所見、所悲所喜。當中,有吃老鼠肉當早餐、喝猴子湯當晚餐、以馬鈴薯配蟲的澎湖餐、倒栽蔥跌落深溝等趣事,有白水溪大夜襲、麟洛平原遭追捕、彰化城遇險、埔里社被霧番追擊等險事,也有漢學老師偷蠟燭、嘉義城擲石大戰、取國姓爺「聖水」反日、溪邊撿到人腦糕等怪事。更重要的是,甘牧師的筆記不僅僅記錄他在各地傳教的實況,筆墨更觸及廣泛的社會現象、輿論、謠言,同時也帶有深厚的歷史感。以澎湖傳教這則筆記為例,甘牧師不只是詳細寫下他在那裡的傳教經過,更交待當時澎湖群島的地理、景觀、人口、經濟、教育與傳聞,然後將時光回溯到十七世紀的荷蘭佔領時期,澎湖當地的局勢,接著是描寫十九世紀末的法軍入侵始末,以及甘牧師親耳聽見澎湖居民對孤拔將軍的讚美「伊真好膽!」等,用簡潔準確的文字,帶領讀者一覽台灣歷史的變異風貌。

「傳遞基督教真理最有效的方式,不是傳教士或經過訓練的助手一再的講道,而是透過當地弟兄──他們不領教會薪水,通常也不識字──生命的轉變和謙遜的見證。」在這些筆記中,甘牧師將所成就的一切歸功於上帝、弟兄,將有所缺失的部份歸咎給自己的身影,或許正是他留給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。

  • 作者序
  • 1.初到福爾摩沙
  • 2.短暫的假期
  • 3.引領至豐饒之地
  • 4.熟番
  • 5.拜訪北部教會
  • 6.1874年,日本帶來的麻煩
  • 7.嘉義城的種種經歷
  • 8.鞏固各地教會
  • 9.白水溪的驚險脫逃
  • 10.另一趟往北的旅程
  • 11.信教者的爭論
  • 12.霧番獵頭族
  • 13.遭「百萬大軍」攻擊
  • 14.蠻族男孩的血腥包裹
  • 15.「周社分」的食人事件
  • 16.發現人腦糕
  • 17.離開埔里社的旅途
  • 18.過大安溪
  • 19.在大甲附近落水
  • 20.掉入深溝
  • 21.麟洛平原上遭追捕
  • 22.老鼠當早餐
  • 23.猴子當晚餐
  • 24.靠番薯和蟲維生
  • 25.做果醬的唯一經驗
  • 26.寶財:「我會把東西全部吃光」
  • 27.萬有引力偷了蠟燭
  • 28.心存感激的中國病患
  • 29.加拿大宣教會
  • 30.法國封鎖福爾摩沙
  • 31.放逐到廈門的愉快時光
  • 32.開拓澎湖群島
  • 33.彰化遇險記
  • 34.魯凱族熱烈歡迎
  • 35.到偏遠地方傳教
  • 36.撒在荊莿和好土上的種子
  • 37.「聖經販售員」李豹的報告
  • 38.講壇上的學生卓老生
  • 39.烏牛欄的就任典禮
  • 40.語言問題和文獻
  • 41.福爾摩沙教會的讚美詩
  • 42.島上的婦孺
  • 43.盲人教育及事工
  • 44.回顧與前瞻
  • 45.英日同盟
  • 46.歐洲人的公正
  • 47.日本殖民時期
  • 48.早期荷蘭船教會的事工
  • 49.現今基督教運動之處境
  • 50.對己逝者的追悼
  • 附錄一 來台傳教士名單
  • 附錄二 福爾摩沙傳道會的教會調查(1914年)
  • 附錄三 英國長老教會歷年宣教成果
  • 附錄四 南部傳教志業人口統計
  • 附錄五 以七種福爾摩沙方言所書寫的主禱文
  • 附錄六 與福爾摩沙有關的官方文件
  • 《素描福爾摩沙》校註後記
  • 索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