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動物為鏡:14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

點閱:41

其他題名:14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 十四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

作者:黃宗慧作

出版年:2025

出版社:日出出版 大雁出版基地發行

出版地:新北市

格式:EPUB 流式

字數:113840

ISBN:9786267568590

EISBN:9786267568576 EPUB

分類:社會學  
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

●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

馬上看!不用等預約。
借閱說明

「人如果想和自然世界建立親近關係,絕對是需要學習的,
只是以愛之名,並不足以保護任何生命。」
 
開課十八年的台灣大學人氣通識課,
從文學、社會學、哲學及文化研究角度⋯⋯帶你深入探究,
每個人都應該嘗試思考的人文、倫理及生態議題。

 
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黃宗慧的通識課「文學、動物與社會」,以外國文學經典為文本,除了引導、解讀故事中的脈絡發展,更藉著故事中登場的人與動物,試圖討論更多議題,搭配社會學、哲學等人文科學理論的說明,與學生一同在討論、思辨之中,尋找出眾多疑惑的可能解答。透過跨領域的結合,將原本被歸為科學研究範疇的動物,改以人文角度去探討。


本書收錄課程中曾選讀的短篇故事,也包括黃宗慧在研究論文或演講中討論過的動畫與其他文學作品。透過閱讀海明威、卡夫卡、愛倫坡及孟若等文學名家筆下的經典故事,以及你我熟悉的米老鼠、愛力獅等動畫角色,我們得以重新思考,動物的存在之於人,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?人與非人動物之間,究竟是如何的相似?又如何的相異?面對動物議題的種種困惑,我們或許可以藉此找出一些解答的方向。

例如出生於紐西蘭的毛利作家葛雷斯(Patricia Grace),她的短篇作品〈蝴蝶〉除了帶有對於殖民者的批評,我們還可就「人天性就比較受美/可愛的事物吸引」來討論人類是否只喜歡可愛動物,對於醜陋動物的瀕危就漠不關心,以及關心保育動物,是否就壓縮了也需要幫助的人的福利,又或者是動保是否只是中產階級在關心的事情。

又例如日本小說家朱川湊人的〈光球貓〉,描述的是獨自住在東京下町舊公寓的失志漫畫家,與出現在家中「宛如發光的乒乓球般」的貓靈的故事。當中也衍伸出社會學中「人類居住在城市中的疏離」的相關討論,以及現代人如何從動物身上得到療癒。

此外,黃宗慧用來探討的素材除了文學作品,也廣泛涉獵至大眾文化如動畫、廣告等領域。因此關於動畫電影中出現的動物形象,甚或劇情發展的設定,隨著動保意識抬頭,對於觀影者所傳達的訊息的改變,也是本書中精彩討論的一個章節。

而篇末搭配的短文,則是黃宗慧自身從事動保的心情分享,她一路走來的動保路片段,也期許可開啟生命倫理的不同思考。在黃宗慧的帶領下,這門兼具理性與感性思辨的人氣通識課,也成為每一個人都可以獲得的知識資源。


 
「若能將這一片片動物鏡子拼湊起來,或許我們的視野就不會只看得見自己,不會是一成不變的單調侷限,而能看見動物、看見人與動物的共生,如何交織出如萬花筒般繁複的樣貌。」――黃宗慧
 

【名人推薦】
「宗慧老師在文學的脈絡下,以短篇故事巧妙地映照了動物在當代社會中的許多面向。雖然這些故事本身並未試圖訴說任何動保理念,但讀完後,許多情節仍不時在我腦中繚繞,並允許我慢慢推敲出自己的提問與想法。」――羅晟文(旅荷藝術家、《白熊計畫》作者)專文作序

朱天心(作家)、林清盛(金鐘廣播主持人)、番紅花(作家)、劉克襄(生態作家)、劉梓潔(作家)、錢永祥(《思想》總編輯)──齊聲推薦(推薦人依姓名筆畫排序)

【作者簡介】
 
黃宗慧
 
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,常自嘲以動保為主業,教書為副業。學術研究專長為精神分析與動物研究,個人研究興趣為家中貓與龜的日常生活點滴。曾任《中外文學》總編輯、NTU Studies i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主編,現為國科會人文處外文學門召集人(2023–2025)。
 
編有《台灣動物小說選》,合編有《放牠的手在你心上》、《動物關鍵字:30把鑰匙打開散文中的牠者世界》,合譯有《拉岡精神分析辭彙》。與黃宗潔合著之《就算牠沒有臉:在人類世思考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的12道難題》曾獲書評媒體Openbook 2021好書獎(年度生活書類),文化部第44次中小學讀物選介人文社科類精選之星,並入圍2022台灣文學金典獎。

  • 封面
  • 書名頁
  • 作者簡介
  • 增訂版序:遇溺歸來
  • 推薦序:發掘屬於自己與動物的關係脈絡  《白熊計畫》作者.羅晟文
  • 作者序:從一門課,到一本書
  • 尾聲 走出兔子洞——《愛麗絲》中的動物倫理契機
  • 謝辭
  • 版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