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簡介
從1980年代以來,近30年間,是「本土主義」 (俗稱台灣意識)從萌芽茁壯到成為統治性意識型態的年代。本書收錄的這些編章,大多是20年間前前後後對「本土主義」論的批判。這些篇章不但在揭露其虛假顛倒的面貌,也在揭露其政經權力的本質;希望從根本上克服更廣義的內戰冷戰意識型態。其實,本土主義只不過是台灣內戰冷戰歷史框架中產生的意識型態的一種。本書的最後四篇,跨出了對本土主義的批判,而對內戰冷戰意識型態的另外三種觀念型態──反共主義、自由主義、普世價值等進行了比較具體的批判;特別集中在針對龍應台的一九四九論的批判,指摘其「內戰冷戰現代化論」的詭辯。龍應台的這種論述,實與本土主義的「日本殖民現代化論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章節
- 序文
- 初論「台灣意識型態」
- 一、「台灣意識」辨析
- 二、台灣「日本情結」的歷史諸相──一個政治經濟學的視角
- 三、綜論台灣的「壁壘意識」
- 四、戰後台灣精神史的異變──從民族認同和去殖民問題的視角
- 五、「戰後再殖民論」的顛倒──對陳芳明戰後文學史觀的批判
- 六、從《奪還我們的語言》到《台灣將會怎樣?》──台灣光復初期之去殖民意識和祖國意識
- 七、打破魔咒化的「二二八論述」
- 八、打破刻版印象‧重回台灣語言問題的原點
- 九、台灣光復歷史「辯誣」──可悲的分離主義文學論
- 十、台灣「皇民文學」總清算──從台灣文學的尊嚴出發
- 十一、略論「皇民史觀」
- 十二、台灣殖民歷史的「瘡疤」──評葉石濤最近在日本的發言
- 十三、告別一個皇民化的作家及其時代──蓋棺論定葉石濤
- 十四、別把「奴隸根性」當作「台灣精神」──評李登輝的《台灣精神和日本精神》
- 十五、「老」台獨和日本「新」右翼的大合唱──對小林《台灣論》的批判與自省
- 十六、著紅衫的「公民社會」列車的向路──「反貪倒扁」運動的初步街角觀察
- 十七、揭開帝國主義幽靈的假面
- 十八、左的「幻視」──就教於《連結》諸君
- 十九、內戰冷戰意識形態的新魔咒──評龍應台的一九四九